日均客流近3万人,交易量快速恢复,亚洲最大花市再次“绽放”
在昆明斗南花市寻找“花”样幸福感
阅读提示
斗南花市是亚洲第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今年以来,鲜花消费需求旺盛,斗南花市人气快速回暖,商户们又忙了起来。如今,斗南正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发力拓展线上市场。
临近中午,花商刘育正娴熟地将一棵棵蝴蝶兰进行组盆。早上开市以来,她已经卖了上百盆花。“因为要将客户订的花组合好,确保及时发货,最近常常加班到晚上12点。”
今年以来,斗南花市人气快速回暖,商户们又忙了起来。作为亚洲第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均稳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每10枝鲜花就有7枝来自这里。2022年,斗南的花卉交易量突破110.37亿枝,交易额突破12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8.04%。
斗南花卉产业再次“绽放”
近日,记者来到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看到一片火热气象:前来买花的消费者和进货的客商手里抱着、推车拉着,满载而归;商户们在摊位上修花、插花、组盆,忙个不停,记者只能见缝插针聊上两句。
斗南花卉产业集团外宣组工作人员张娴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斗南花市的人流量逐步恢复,1月1日至11日每天的平均游客人数将近1.8万人,12日以后游客人数平均每天将近3万人,商户也在逐步恢复交易,花卉产业交易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5%左右。
“忙!有时候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卖花近6年的花商李胜欢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她早上7点就起床来摆摊,晚上还要从拍市提货、打包、发货,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疫情期间,鲜花销售遇冷,积压的鲜花只能眼看着放坏,而如今她每天都能卖三四十把,销量比平时提高了20%。
过去,鲜花多出现在节庆、婚礼、会场等场景中。现在,鲜花消费正快速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
从“悦人”消费转变成“悦己”消费,买一束鲜花摆放在家里,已经成为昆明人的生活习惯。在斗南花市,市民李女士吃完早饭就来买花,“平时买黄百合,过年的时候买红百合,出去遛个弯回来满屋子都是百合花香,给家里增加些气氛。”她说,在花市转一转,看到好看的花能让心情变好,喜欢就会消费。
“春节、母亲节、情人节、‘520’等时段,鲜花需求量会猛增。日常需求量也在上升,家居生活、走亲访友、聚会聚餐,都已成为鲜花消费高频场景。”花商焦孟虎告诉记者。
鲜花消费迎来升级
今年开年头两个月,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扎堆,鲜花消费需求旺盛。据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元旦以来,昆明市鲜花绿植的即时零售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银柳、蝴蝶兰、冬青、百合、腊梅、水仙等年宵花的销量均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这带动了鲜花价格的回暖上升。张娴注意到,近期鲜切花价格变化明显。“单枝的拍市交易均价达到2.65元,市场交易平均价格超过5元。而在1月以前,鲜切花的拍市交易价格最高也才1元。”
除短期的节庆因素影响外,市场变化正在更深刻地引领鲜花领域的消费升级。前几年,花商李胜欢的摊位上,销售的鲜花售价多在百元以内。而如今,摊位上售价200元、300元的高品质鲜花越来越多。
李胜欢表示,现在高品质鲜花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北上广深的客源订购鲜花需求很大,而且很喜欢一些稀有的、不常见的、高品质的鲜花。”
在焦孟虎开的花店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包装花束。“最近我们从花市采购了60扎玫瑰花,还选购了一些配花。”焦孟虎说,鲜花经过包装成束,更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花商花市“走出去”
为了扩大市场,去年12月28日,云南斗南花卉集团和卓尔国贸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鲜切花供应链基地华中斗南花卉城在武汉落地运营。张娴介绍说:“市场反馈非常好,最近已经卖到没有花了,我们要赶紧给他们补货。”
斗南花市“走出去”,花商也纷纷打造自己的线上销售渠道。李胜欢除了忙着打理摊位的生意,还在社交平台上接单扩大销路。她告诉记者,平时顾客咨询购买鲜花的时候会留个联系方式,今后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下单购买,她直接邮寄到顾客家中。
随着“线上下单、30分钟送货上门”即时零售业态的普及,不少花商将花店搬上了网络平台。焦孟虎经营的花店上线美团6年,目前平时月销约1600多单,高峰达3000单,线上订单已占到整体订单的50%~60%。
“线上销售不仅服务要到位,介绍鲜花养护方式、鲜花的寓意等,还要推出爆品吸引流量。”几年下来,焦孟虎对卖花有了不一样的心得,“花店线上线下价格一样,在线上买鲜花更方便、效率更高,尤其是节假日时,线下服务1名顾客的时间可以在线上服务10名顾客。”
如今,斗南已经发展成全球唯一一个“互联网+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电子撮合交易、对手交易”4种交易模式并存的花卉交易区。
依托昆明花拍中心20年积累的鲜花交易数据,一座“数字云花展厅”在斗南建成并投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市场开拓、花农种植得到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