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通过IPO扩张产能、提升研发能力、补充流动资金的贝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回复了深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继续向创业板发起冲刺。
除了《大众证券报》此前报道作为拟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贝普医疗招股书显示公司持有的发明专利申请日期皆为八年前,技术创新令人关注等问题之外,贝普医疗作为一家年产“针管”过亿元的医疗器械公司,其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八成,然而外销为主的贝普医疗有一大客户,其企业英文名称竟然与贝普医疗极为相似,让人有点“傻傻分不清楚”。
多年第一大客户为实控人的“表妹”
翻开贝普医疗的客户名单,温州艺展贸易有限公司不可忽视。2020年,其占据公司第一大客户位置;2021年,其为公司第二大客户;2020-2021年,公司分别向艺展贸易销售5421.97万元、3473.35万元,当年营收占比分别为19.86%、8.24%。而贝普医疗2022年6月版招股书显示,2019年艺展贸易也为第一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3693.44万元,占当年营收的16.74%。
艺展贸易作为贝普医疗首屈一指的大客户,是一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企查查显示,该企业成立于2010年10月,2012年2月29日之前名称为温州市乐电科技有限公司,彼时的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计算机及配件、教学仪器、办公设备的销售,和贝普医疗的主业可谓“毫不相关”。
直到2012年2月29日,王朝阳入股该企业,占当时出资额的40%,同时企业更名为艺展贸易,其一般经营项目更改为汽车零配件、服装、鞋帽、箱包、窗帘、皮革、工艺品、针纺织品、五金交电、生活日用品、化妆品、建筑材料、包装材料、机械设备、阀门、机电设备、橡塑制品、电子产品、床上用品、陶瓷制品的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到2018年1月,艺展贸易成为王朝阳100%控股的企业。
贝普医疗招股书显示,与艺展贸易的合作时间开始于2012年,恰巧是王朝阳入股艺展贸易的那年。不得不提的是,王朝阳还有另一重身份——其为公司股东、董事、副总经理王兴国的姐姐,同时也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洪杰的表妹,还是公司股东温州贝益的有限合伙人。这意味着2019年、2020年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艺展贸易是公司的关联方。
虽然2021年公司向艺展贸易的销售占比明显下降,接着到2022年从公司大客户名单上消失,其实是因为2021年6月,贝普医疗购买了艺展贸易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医疗器械客户资源。公司招股书称:在评估基准日2021年5月31日,艺展贸易拥有的医疗器械相关客户资源评估价值为615.00万元。购买完成后原艺展贸易医疗器械相关客户资源转移至发行人,发行人直接与其合作,同时聘任原艺展贸易与医疗器械相关的部分员工继续负责对接客户,艺展贸易不再从事医疗器械相关业务。
随后的2021年7月8日,贝普医疗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630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62.10万元由实控人表妹王朝阳认购,此次增资价格为10.32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售客户资源之前,艺展贸易并未与客户签订独家或长期买卖合同,主要是采用逐笔签订合同的方式。公司承接艺展贸易的客户后,需要与客户基于市场化选择后协商签署合同。
而且,向贝普医疗出售了与之相关的客户资源后,艺展贸易仿佛完成了企业“使命”,于2022年5月注销——因为作为贝普医疗关联方同时多年保持了其第一大客户地位的艺展贸易,对贝普医疗的相关业务占据了艺展贸易全部业务金额的90%左右。
在回复深交所相关问题的问询时,贝普医疗表示:“公司收购艺展贸易客户资源的交割日为2021年6月30日,2020年艺展贸易净利润为112.20万元,公司本次收购艺展贸易医疗器械客户资源评估价值为615.00万元,相比于艺展贸易2020年度净利润112.20万元的估值倍数为5.48倍,估值倍数偏低,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收购艺展贸易医疗器械客户资源过程中未将部分综合质量偏低的客户纳入收购范围,收购的客户资源2020年为艺展贸易贡献净利润为80.13万元,对应615.00万元的评估值,估值倍数为7.67倍,估值倍数处于合理区间。公司收购艺展贸易医疗器械客户资源之后,与相关客户直接开展合作,2021年7-12月和2022年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265.76万元和 4618.13 万元,合并收购合同约定的过渡期内艺展贸易继续履约销售情况后,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029.79万元和 4679.97 万元,公司收购相关客户资源后订单续签及履行规模保持平稳,已收购的客户资源接续及后续实现销售情况较好。”
只卖公司产品的大客户英文名与公司“神似”
除了关联方艺展贸易,贝普医疗大客户名单上还有一家企业引人关注——上海贝朴进出口有限公司。最新招股书披露:上海贝朴进出口报告期内一直位列贝普医疗前五大客户,其中2020年其为贝普医疗的第四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金额为2133.76万元;2021年为公司的第三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金额为3268.80万元;2022年则为公司的第五大客户,贝普医疗向其销售金额为2007.08万元。
吸引目光的不仅仅是上海贝朴进出口的大客户地位,还有该企业的名称。虽然从中文名称来看,贝普和贝朴相似度并不算高,但是如果从汉语拼音的角度来看,贝朴的汉语拼音“beipu”与公司名称中的贝普“beipu”一模一样。
必须指出的是,贝普医疗是一家主要销售客户面向境外公司的企业, 2020-2022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 23170.37万元、36801.85万元和 30497.94万元,主营收入占比分别为85.42%、87.76%和 82.19%,占比极高。
众所周知,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我国一家企业在面向境外销售时,其拼音名称或者英文名称会比中文名称会更多地“露出展示”在客户面前。
图三:上海贝朴进出口网站情况截图
这段企业的英文介绍显示,上海贝朴进出口总部在上海而工厂在浙江,有20年以上的注射针生产经验。而企查查显示,上海贝朴进出口仅仅为一家贸易公司,成立于2009年,上述企业介绍中的20年生产经验反倒和贝普医疗的建厂经历相符。
还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贝朴进出口自其成立的2009年,即与贝普医疗展开合作,而且上海贝朴进出口仅卖贝普医疗一家产品,贝普医疗在上海贝朴进出口的采购占比为100%。
图四:上海贝朴进出口采购占比情况截图
贝普医疗认为:“上海贝朴进出口基于对公司经营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选择仅向公司采购相关产品,双方至今已合作十年以上,作为公司ODM客户,其基于厂商经营能力、产品质量及价格、合作年限等因素市场化选择供应商,公司长期为其稳定供应高质量产品,其将相关产品全部向公司采购具备一定合理性。”
贝普医疗大客户上海贝朴进出口和其使用极为相似的英文名称以及邮箱后缀,公司对此是否知晓?又是如何看待?上海贝朴进出口只销售贝普医疗的产品,又使用和其读音相近的公司名称,是否会引起市场、客户之间的混淆,是巧合还是精心安排?而且江兵所控制的另外两家企业也存在同样擦边“贝普”拼音和英文名的情况,虽然从企查查资料来看,贝普医疗和上海贝朴进出口在股东上没有重叠,但是一而再,再而三拼音、英文名的重叠,让人疑惑该客户是否和公司有隐性相同股东,是否存在代持现象?后续会否出现企业名称和网域的公众误解?
就上述疑问,记者曾致函贝普医疗,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记者 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