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黔新网

昆明万象朝发夕至中老经济按下“快进键”

2023-04-12 08:43:52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5028   

继中蒙俄、中朝、中哈之后,4月13日,在我国昆明南和老挝万象站间将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这也标志着运行在中老铁路上的客运列车将实现跨国贯通,中老两国间将打开一条全新“经济线”。一位旅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于4月11日9时38分登录12306查询时发现,距4月13日首发车次车票发售仅38分钟,昆明南站至万象站的首发车票已然只剩下候补车票。专家认为,在旅游之外,未来,这条线路将为中老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新动力,加速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跨国快速流动,进一步推动中老两国交通互联互通快速发展。

跨国贯通

4月13日,中老铁路将从昆明南、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

在运行上,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采取朝发夕至模式,每日双向对开各1列,全程经停昆明南、普洱、西双版纳、磨憨、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8个车站,包括铁路口岸通关时间在内的全程旅行时间均为10小时30分,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当日通达。其中,昆明南至万象的D887次,北京时间昆明南8:08始发,当日18:38到达万象;万象至昆明南的D888次,北京时间万象9:08始发,当日19:38到达昆明南。

目前,北京商报记者从铁路12306 App了解到,4月13日开行的D887次列车票价为二等座542元,一等座864元。

“这是首次开行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在中老铁路上的旅客列车分为国内段与老挝段,在旅客运输方面未实现贯通,国内段是在昆明与磨憨间开行,老挝段是在万象与磨丁间开行。

眼下,广大旅客跨境出行和出境旅游等需求日益旺盛,为满足中老两国民众乘坐中老铁路跨境出行和观光旅游的美好愿望,在中老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两国铁路部门根据双方协议积极磋商,共同组织开行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

“两地两检”

首次开行,通关模式广受关注。据悉,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采取“两地两检”通关模式。以昆明南至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为例,列车到达中国铁路口岸站磨憨站后,跨境旅客须携带全部行李,进入出境联检区域,配合中方海关人员完成出境联检后,返回列车继续旅行;列车运行至老挝铁路口岸站磨丁站后,旅客须携带全部行李下车,进入入境联检区域,配合老方海关人员完成入境联检后,到站为磨丁的旅客可直接出站,到其他车站的旅客,返回列车继续旅行。旅客一次出境、入境通关时间各需1.5小时左右,出境和入境口岸通关时间共需3小时左右。

此外,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使用动力集中型“复兴号”“澜沧号”动车组开行,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编组9辆,其中动力车、一等座车厢和餐车各1辆,二等座车厢6辆,总定员720人,每组座椅下方均设有中国和老挝标准电源插座,旅客信息显示、广播和服务标识均采用中、老、英三种语言。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初期,两国铁路部门将根据跨境客流情况,灵活设置动车组跨境车厢和非跨境车厢,并按相应区段出售车票。

跨国货物超1200种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是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和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1035公里,北起中国西南地区的昆明市,向南经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自治州,过中国磨憨铁路口岸和老挝磨丁铁路口岸,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继续向南经琅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到达老挝首都万象市。

中老铁路不仅是中老互联互通的桥梁,也是两国经贸的纽带。据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推动了资源开发,有效带动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磨丁经济特区等经济园区发展,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老挝铁矿石、木薯粉、橡胶等产量分别新增180万吨、200万吨、100万吨;促进了经贸往来,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新加坡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

对于此次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没有独立出海港口,导致老挝开展对外贸易极为不便。

“中老铁路的开通便可令老挝从原来的‘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梁海明表示,“如今,在中老铁路基础之上再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老挝交通互联互通的快速发展,加速资本、技术和人员在区域内的快速流动,也为中国与老挝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新动力。”

激活旅游经济

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最直接而言,意味着跨境旅游的明朗前景。

1960年5月24日,途经中蒙俄三国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K3/4次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国际联运列车。与之相对应的是,俄罗斯多年来均是中国游客传统热门目的地,常年位列出境游目的地国前十位。

除此以外,2001年7月,中朝两国铁路部门正式决定启动旅游业务,随后,旅客量逐步由每年几百人增至近万人。于是,两国铁路部门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将丹东至平壤国际联运旅客列车实行每日开行,打破了多年来中朝国际联运列车隔日开行的历史。有报道称,当年,朝鲜便开始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据韩国研究人员估算,2014年朝鲜的旅游收入达4360万美元,相当于开城工业园区外汇收入的一半。2015年,朝鲜接待外国游客人数约1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占九成多。

此外,2017年6月,首趟9001次中哈国际旅客列车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驶出,实现了中国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阿斯塔纳的铁路客运联通。这是继1992年中国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行首趟国际旅客列车之后,中哈两国开通的第二条铁路客运通道。当年,哈萨克斯坦位列中国游客赴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目的地的前三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游客往来均为20余万人次。

从中老铁路来看,虽然此前并未贯通运行,但也激活了旅游经济,从老挝万象前往北部重要旅游城市琅勃拉邦,85%的游客选择乘坐火车,促进了沿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打开合作新空间

在旅游经济之外,中老铁路国际客运的跨国贯通,也“打开”了经贸合作更多全新空间。在梁海明看来,该列车能进一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到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的红利。同时,这也能为我国承建包括铁路在内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提供更多机遇。“中国在基建中实力最强的领域是铁路、公路、港口、大桥等‘硬基建’,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力突出的则是数字技术、信息通讯、公共医疗、能源等‘软基建’。”梁海明指出,“对于当前的东南亚国家而言,他们由于要大力发展经济,更加迫切需要的显然是‘硬基建’。”"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更在铁路运营领域具备雄厚经验。"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中老双方在全球化、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物流港建设,以及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东盟各区域性经济共同利益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空间,“中老国际客运列车的贯通,也为多维度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了效率支撑和全新空间”。

“中老合作是强强联合的共赢之举,对于促进老挝经济长期增长,以及东盟周边国家贸易深化合作,加快跨境物流互联互通都有着直接推动效果。”陈佳表示。“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未来中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拓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