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件:2023年9月14日晚,央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二次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对此,我们的快评如下:
一是旨在进一步缓解实体需求不足矛盾,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当前国内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实体需求不足矛盾仍待缓解,货币宽松加力的必要性仍强。如从经济景气指数看,4-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五个月低于临界值处于收缩区间,表明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与信心仍偏弱,需求不足持续对经济企稳回升形成较大钳制;从价格指标看,8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8%,持平于上月,继续处于“零”时代,低通胀是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在价格上的反映;从金融数据看,8月社融、信贷总量超预期回升主因财政、准财政发力和银行信贷供给增加,结构上居民、企业中长贷同比延续少增,反映出地产销售和实体需求恢复仍偏慢、偏弱。此外,8月31日一揽子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以来,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降幅仍深,反映出政策实际效果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维持宽松协同发力。
二是有利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方面,9-12月份国内MLF将迎来到期高峰,月均到期量高达6000亿元,为1-8月份的2倍以上,会导致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加大,降准释放的资金有利于缓解上述压力。此外,目前银行获得MLF的资金成本为2.5%,远高于存款准备金的资金成本,相比续作,降准置换MLF还有利于给银行释放更“便宜”的中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另一方面,受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市场短期资金利率持续超过政策利率,反映出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降准有利于平抑上述短期资金波动,维持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三是增加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缓解其净息差压力,增强其扩信贷意愿与能力。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自律监管标准1.8%的下方,加上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新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继续稳中有降,预计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流动性、资本约束均趋于增加。这一方面会制约银行扩信贷意愿与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其自身稳健经营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次降准预计将向银行释放低成本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缓解其净息差压力,提高银行放贷意愿与能力;也有助于通过让利,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有效融资需求。
四是为地方政府化债创造适宜的宽松环境。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8月份央行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首次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表明国内一揽子化债方案或加快推出,同时货币政策将维持偏宽松的环境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本次降准有利于在流动性层面为地方政府化债创造宽松环境,此外若后续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以降低成本、提振需求,同时也在利率层面减轻化债压力。
五是降准空间或已偏小,预计未来操作会更趋谨慎。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较2018年初已降低7.5个百分点,与自身的历史水平相比,下降较多,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当前国内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不算高。未来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逆周期调控需要,不排除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但降准空间或已偏小,操作将更趋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