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又称三姑娘,在贾府四艳中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位,虽然元春贵为皇妃,可是戏份比较少。而探春则处处可见她的身影,更有“三春争及初春景”来匹配元春。
探春的命运,总绕不过去的却是清明节。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建立探春和清明节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日是三月初三
第七十回,黛玉写了一首古风《桃花行》,众人看了都赞叹不已,于是决定请重开诗社,请林黛玉作社长。说要起诗社,大家议定:
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
可事不凑巧,第二天却是探春的寿日,开诗社的日子只好改期。原文写道: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合家皆有寿仪,自不必说。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行礼。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顽笑一日,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
《红楼梦》中的过生日都是两天,生日前一天是寿日,一般都会安排两天的庆生活动。
探春的生日自然也不例外,三月初二日是寿日,三月初三才是她生日的正日子。这个日子是农历的日期,正是古时候的清明节。
二、命运判词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见到金陵十二钗命运画册。探春的画册是这样的: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的命运诗谶中点出了清明节这个关键时间点,这首诗预示着
清明时节,是探春的离别之日。
三、元宵节诗谜
第二十二回,元春在正月十五省亲之后,送出一个灯谜让大家猜。为了应和元春的兴致,贾母令众人也都写灯谜诗来猜。
虽然看似娱乐,实际是继第五回之后,对众人的命运再次进行铺设,对应这个环节的回题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探春的灯谜诗这样写道: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里再次提到清明节,并且加入了相关活动——放风筝。
贾政看了探春的谜语后,认为“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
心里越想越郁闷,因为“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放风筝、斗草、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些活动在《红楼梦》中都有体现。
放风筝这个要素,是作者埋下的伏线。和第七十回放风筝活动遥相呼应,再次关联探春的命运走向。
放风筝
第七十回为放风筝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探春的风筝是一个软翅子凤凰。
书中写道: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
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
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
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第二十二回贾政认为探春灯谜的谜底是个不祥之物,第七十回放风筝结尾宝钗说“大家好散”,最后“大家方散”,一直在点“散”这个字。
放风筝之前,安排的活动是作柳絮词。探春抓阄得到的词牌名是《南柯子》,她只作了上半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柳絮飘飞的时节,也是清明时节。五代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中写道: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探春的半阕词,是一个残篇,以“各分离”收尾。结合众人放风筝结束后点到的“散”字,这一回实际在写众人的“离散”。
清明时节,落花纷纷,伴随着忘魂悠悠、离别凄凄。
猜花名是杏花
清明时节总是和杏花联系在一起,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描述,比如:
晚唐杜牧的《清明》写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他们玩了猜花名的游戏,探春抽到的花签是这样的: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
“日边红杏倚云栽”,这一句诗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象征那些金榜题名者的得意之态,他们终于鲤鱼跃龙门,得到皇帝的恩宠,其中不乏讽刺之意。
李纨对这句诗谶的解释是,探春也会成为王妃。
实际上,这个细节唤起了“三春争及初春景”的说法,又呼应着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纠缠在一起,又有一个带鞭响的门扇风筝搅来,噼里啪啦地一哄而散。
这又呼应了元春的诗谜“爆竹”,门扇比喻同门之争。
这些细节相互牵扯、牵一发而动全身。细思却极恐。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曾经流着泪说过: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所有这些草蛇灰线,都在暗示着一个结局:贾府毁灭于家族内斗。
清明节意味着死亡、祭祀,第五十八回有这么一段记述: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清明节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离别,祭祀时面对的是亡魂和墓穴。宋代黄庭坚有句“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红楼梦》中塑造了探春这个人物形象,把她的命运紧紧和清明节联系在一起。有一条脂批感慨道:
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由此可见,探春的确和贾府离散的命运息息相关,探春的离去,使贾府衰亡成了不可挽回的事实。
探春,这个飘荡在清明节的灵魂,为贾府谱写了一曲败亡离散的悲歌。
正是: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