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黔新网

母螳螂交配后会吃丈夫:公螳螂为啥不反抗呢?

2022-12-02 08:20:47  来源:快科技   阅读量:5052   

很多人可能会惊讶螳螂会吃掉它的配偶!

其实这种现象叫性食人,在自然界中相当普遍除了螳螂,有些蜘蛛和很多昆虫也会这样,甚至有些蛇也会这样

在性食人的案例中,大部分都是以雌性为主,换句话说,大部分雌性吃雄性,典型的案例有螳螂和黑寡妇蜘蛛。

可是,其中有几个是由男性主导的比如南美洲有一种穴居狼蛛,学名为Allocosa brasiliensis,雄性会吃女性

很多人认为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这样他的基因就可以传承,他的资源就可以奉献,但其实性相残的原因很复杂,也很有趣。

我总结如下原因:

纯粹饿了。

性同类相食不仅发生在交配期间和之后,也发生在交配之前。

科学家在螳螂身上做过相关实验母螳螂第一次被喂食交配结果交配后的雄性没有被吃掉

第二个实验将雌虫分为三批,分别饥饿5—11天,3—5天和0天结果发现,饥饿时间最长的那一批根本不想繁殖下一代,所以上来就把雄性吃掉了

饿个三五天的先交配,再想着吃公螳螂,

完全不饿的那组,和第一个实验一样,没有吃配偶的现象。

因此,对螳螂来说,吃配偶的最大原因是饥饿。

雌性螳螂CaPro

我是对的。

一般来说,对同类攻击性明显,雌雄体型差异明显的动物,容易出现性食人现象。

和螳螂一样,母螳螂明显比公螳螂大,壮,有吃同类的能力。

如果雌螳螂脾气暴躁,攻击性强,当它遇到雄螳螂时,每当雄螳螂的求偶仪式不完美,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激怒了雌螳螂,它就会采取攻击的方式拒绝雄螳螂的交配邀请。

雌雄螳螂对比奥利弗·科默林

不合某人的喜好

对于择偶,动物也有自己的选择在择偶时,他们主要从体型大小,攻击性,长相等方面入手求偶仪式也很关键,各种动作和舞蹈也是显示一个个体是否健康的方式

一般来说,体型大且具有攻击性的个体被认为是健康的,遗传基因优越,更受求偶动物青睐。

开头提到的一种叫Allocosa brasiliensis的狼蛛对它的配偶更挑剔科学家发现这种动物经常吃年长的雌性

与大多数同类相食的动物不同,这种狼蛛是吃老婆。

求爱的时候是反过来的雄性会发出信息素来吸引雌性吸引雌性见面时,雄性会先评估雌性的整体情况

当然,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前来见面的雌性是否适合做配偶或食物!

在Allocosa brasiliensis看来,老年女性的生殖潜力相对较低平衡之下,年长的雌性更倾向于把异性当食物

螳螂也是如此起初,母螳螂对公螳螂的攻击性很强,目的是为了试探公螳螂的健康状况如果雄螳螂很容易被打败,就会被认为食物优势明显大于基因优势,自然会成为雌螳螂的食物

为了传递基因而自愿牺牲。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只是为了繁衍而存在,没有自我。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男性鱼鱼是一种头提着灯笼深海鱼,外形一言难尽它有许多特点,我认为最奇怪的是它的看待婚恋

男性和女性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女的一米,男的十几厘米

两者的结合也是独一无二的雄性找到喜欢的对象后,就咬雌性,然后慢慢和雌性身体融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接下来,雄性的身体除了生殖器官继续生长,其他都退化了

简单来说,男性完全没有自我充其量是女性体内的一个生殖器官,其余完全靠女性生存

图:男鱼通常吃软米饭

在性食人的情况下,很多雄性动物都是弱小的,即使不交配,大部分也会意外死亡。

所以,为了遗传物质的传承,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

科学家在研究红背蜘蛛时发现,一些雄性红背蜘蛛在交配时不仅不逃跑,甚至会献上自己的肚子,发出邀请:来吧,吃吧!

它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延长配对时间母蜘蛛接受了公蜘蛛的邀请开始大嚼后,不会马上去找其他的公蜘蛛,而公蜘蛛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整个受精过程,它的后代肯定比那些没有自愿的公蜘蛛多很多

最后

动物毕竟是动物,不能站在人类的角度去分析。

大多数动物没有配偶,亲子,家庭的概念,它们的生活目标是生存和繁衍动物从来都是强者主宰的更大更强的动物有决定其他生死的能力

对于母螳螂来说,饿了就吃,不管是同类还是配偶,她都不会理会。

对于公螳螂来说,大部分都不是自愿被吃掉的当它处于平衡生存和繁衍时,它是不吉利的它选择了一个难缠的伴侣,无法逃脱被吃掉的命运可以说已经被大自然淘汰了

浙江省9000多只扬子鳄:迅速进入完全冬眠的寄生虫世界的第一兄弟:所有温血动物都放过了被感染的20多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大象你就不能把象牙摘下来吗看不到自己饭勺跋涉八千里的残酷:这种鸟能叫跨时区旅行者,现实版的三尸脑魔丸154人感染罕见的食脑虫,4人幸存,支持悬赏

支持0个人

反对

报酬

商品价值评分

快科技1997—2022版权所有。

ICP编号18024899 —2王编号41010502003949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